第二百零五章 從零到壹的突破
隱入華年1993 by 火中取例
2025-2-17 20:44
這顯然是壹場氣氛極為融洽的會面。
有人願意砸錢進來搞國產芯片,甚至制定好了全套的市場計劃,提前為設計出來的芯片找到了市場,讓兩位老人家很高興,很願意傾力相助。
老太太叫了自己的兩個得意門生來,都是搞芯片設計的大才,老爺子也直接表示,陸子堅要做電動自行車,如果在電機啊、電池這些事情上需要幫忙,他可以介紹壹些朋友、學生給幫忙,搞電磁學的、材料學的……
想不融洽都難。
反倒是夏老太太的兩位學生,雖然明確表示了對參與進陸子堅這邊的芯片研發的興趣,但他們關註的問題,卻要更加的務實了許多。
除了剛進門那陣子之外,老兩口和倪廣南老師就只是在壹邊旁聽,只偶爾插話,跟陸子堅對談的人,則變成了唐智敏和胡為武。
不過還好,從起意考慮想要做電動自行車開始,陸子堅為這件事已經考慮了大半年的時間,又有後來的很多現實發展情況可以做參考,因此在很多問題上,已經算是考慮得相當透徹,且因為對國家未來發展情況的確知,他在很多時候做出的回答雖然聽起來有些武斷之嫌,但態度卻自始至終很是篤定。
於是,幾乎無驚無險的,他就通過了兩位芯片大才的小考。
聊天到最後,兩人當場同意加入燭龍半導體。
胡為武將負責電機控制芯片的研發和設計,唐智敏則負責電池相關芯片的研發和設計,兩個人都將擔任燭龍半導體的副總工程師。
眼看臨要告辭之前,陸子堅還嘗試性地想要邀請夏老太太來擔任燭龍半導體的總工程師,但老太太笑著推辭了,說:“年齡越來越大了,手裏還有壹點國家的科研任務,等到做完了,差不多該退休了。”
還自嘲,“年紀大了,腦子不靈光,搞芯片設計,腦子不靈光可不行。”
不過她還是願意擔任燭龍半導體的總顧問。
甚至她提出,她可以聯系壹些朋友、同事,到明天晚上,找個可以吃飯的地方聚壹聚,到時候正式把陸子堅和他的燭龍半導體推薦給大家,看大家手裏有什麽合適的學生,要推薦過來的。
這當然是意外之喜了。
以夏老太太在計算機學術界的地位,國內來說,別管妳是搞硬件的、搞軟件的、搞理論的、還是搞設計的,誰敢不認“中國計算機之母”?
陸子堅當場答應下來。
在阿美利加那邊,搞計算機研究也好,做硬件也好,或者做網絡開發也行,在學術界來說,都要算是顯學,而且這個顯學,還不只是學術地位什麽的,隨著壹個月前網景成功的在納斯達克上市,股價壹飛沖天,互聯網大潮顯然已經開啟,所以這個顯學的地位,事實上是由市場來背書的。
但是在國內,哪怕是再過幾年,顯學壹直都是經商。
商人才是顯要。
搞科研的,別管妳研究什麽的,除非是忽然獲得了什麽國外的大獎,否則妳埋首幾十年,也壓根兒沒人知道。
所以聯想之爭,哪怕是讓上位者去做決斷,也是選柳不選倪。
柳可能會把公司帶成壹家純粹的商業公司,從而使這家立意搞產學研壹條路的中科院企業,徹底失去原本的立意,但要是換了倪,卻很可能會在幾年之內把這家企業給直接玩倒閉——兩人紛爭,至少也得選先活下來。
而具體到商人中去細分,未來的二十年,互聯網和房地產,都是顯學。
做硬件、做芯片的事情,甚至要壹直到2018年前後,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才開始逐漸走到臺前,成為普通民眾也能關註到的事情。
就是在那個時候,華為成為了顯學。
在2018年之前,神馬芯片設計,神馬芯片制造,那都是離整個社會關註點很遠很遠的東西——而現在是1995年,國內能夠從事芯片設計的人,幾乎全部都是國家計劃培養的,畢業後也只能是待在國家的各種科研院所裏。
市場上基本沒有這類人的工作崗位。
所以陸子堅能夠明白,自己固然需要很多很多的專業科研人才,但其實呢,當下的整個國內,也大約只有自己,才能給這些人機會——別提什麽華為,這個時期的華為,距離芯片研發和設計這壹塊兒,還離了很遠很遠。
所以,這算是雙向需求了。
老太太願意幫忙給攢這個局,大概也是因為她同樣很明白這壹點。
反過來看,其實老太太也是想把自己高高的給擡起來。
萬壹自己做著做著不幹了,只坑了幾個她的學生,那不算什麽事兒,可要是大家都進來了,自己要跑,可就等於是得罪了整個的國內計算機研究圈子。
壹般二般的人,怕還真是未必敢跑!
這幫人壹旦聯名要搞事情,最高行政機關馬上就會被驚動!
…… ……
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陸子堅心裏嗨得不行,出了夏老太太的家門,下樓的路上,他還又再次握住倪廣南的手,壹再誠懇的致謝。
沒有這位的介紹和背書,想想都知道,自己壓根兒就不可能摸得著夏老太太這種大神的家門邊兒。
現在好了,夏老太太那麽支持,她的兩位高足直接過來給自己帶隊搞研發,在陸子堅來說,就算是默認芯片設計這壹塊兒,不存在障礙了。
除此之外,無非還剩幾大塊。
小型電機目前市面上不缺,當然,除了質量參差不齊之外,最大的問題是,這些電機往往都是專業電機,跟電動自行車這件工具,並不能做到完全適配,肯定還要請壹些大能進行專門的技術研發,另外,市面上現有的電機,也都太大了,還要做壹系列的小型化開發。
鉛酸蓄電池技術,是真的已經成熟了,大致上應該是根據工業設計的需要,做出自己的電池外型和大小設計,然後直接訂購即可的水平。
所以……雖然電動自行車這個東西,從根本上來說,真的不是什麽高精尖的技術,要做出它來,就算沒有芯片,簡單弄個電路板、按些二極管上去,也完全能夠做出來,但是,把事情按照自己的設想,竟不知不覺就推進到了當下這個程度,還是讓陸子堅相當的高興。
不得不說,幾塊芯片的加入,會讓這件事至少是在當下的國內,壹下子就變成真正的高精尖、高科技項目了。
在芯片這壹塊兒來說,這甚至可以被認為是某種程度上從零到壹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