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沙

閃爍

都市生活

新疆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沿著232省道向北,過了賈登峪向東能到壹個叫禾木喀納斯的地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七十八章 大將出馬

血沙 by 閃爍

2022-9-14 22:10

  特納頭痛,裏克爾遭殃。
  事發第二天上午,CIA行動副局長裏克爾乘坐最大航程超過壹萬二千公裏、全球唯壹具備跨太平洋飛行能力的商務飛機——“灣流”ⅤG550——從華盛頓啟程,直飛東京,親自督辦調查工作。
  與特納壹樣,裏克爾並不認為日本當局是無辜的。
  即便日本當局沒有參與此事,在安保方面也有所疏忽,為他國間諜提供了便利。說不定情報本部早就收到消息,知道有人想竊取F-35B的發動機,卻沒有加強防範,最終釀成惡劣後果。
  別的不說,川崎重工航空事務部的總工程師天野壹郎沒被滅口,就很不正常。
  雖然間諜不是拿著執照的殺人狂,但是行蹤暴露,還有可能存在破綻,那就沒理由留下目擊證人。
  換成裏克爾來做,他就會殺人滅口。
  最大的破綻,還是出現在廠區安保工作上。即便川崎岡晟是財團董事長,按照安全保衛守則,也應該及時通知洛馬公司,安排廠區安保人員,而不是派壹個工程師,陪同川崎岡晟在廠區內閑逛。
  可以說,幾乎每個環節上都有漏洞。
  雖然每個漏洞都不是大問題,但是湊到壹起就是大問題。
  軍事情報局的間諜再厲害,也不可能知道全部漏洞。只能說明,要麽是軍事情報局的間諜大膽包天,沒有十足把握就混進廠區,偷走了發動機;要麽是川崎重工出了內鬼,有人走漏消息。前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任何間諜都不會冒此風險。由此可以證明,川崎岡晟很有可能就是軍事情報局的諜報人員。
  策反川崎岡晟的可能性非常渺茫,那就只能偷梁換柱。
  因為川崎岡晟有不少親朋好友,經常拋頭露面,所以長期假冒的可能性不大,只有可能是最近被人頂替。
  還沒到達東京,裏克爾就讓東京分站負責人全面調查川崎岡晟,特別是近期行蹤。
  問題是,這也不能排除日本當局暗中作祟的嫌疑。
  最近幾年,日本三次向美國提出購買F-22A戰鬥機、及其生產許可證的求情,美國以國會立法禁止該戰鬥機出口為由,拒絕了日本的請求。美國這麽做,名義是在保護尖端軍事技術,實際是要迫使日本這類有需求的盟國轉而采購F-35,確保F-35項目順利完成,以此攻占全球戰鬥機市場。
  效果很顯著,日本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只能購買F-35,而且支付了大筆開發經費。
  沒有日本提供的開發經費,即便F-35A與F-35C能順利投產,為陸戰隊與英國皇家海軍開發的F-35B也回流產。
  問題是,最初的時候,日本並沒打算購買F-35B,而是看中了F-35A。
  如此壹來,日本投入的研制經費就不會用到F-35B上。
  當日本提出用F-35B替換F-35A,答應承擔F-35B的部分研制費用的時候,CIA做過深入調查。當時得出的結論是,隨著大陸的第壹艘航母服役,還將建造至少三艘航母,日本海上自衛隊不得不修改造艦計劃,將計劃中的DD21直通甲板反潛驅逐艦變成輕型航母,能夠部署到這種航母上的只有F-35B。
  因為之前沒有接觸過F-35B,所以日本當局提出讓F-35B到日本進行飛行表演。
  這個要求,看上去合情合理。幾百億美元的巨額訂單,即便是財大氣粗的美國,也得再三衡量,更別說這幾年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日本了。
  問題就出在這個環節上!
  事實上,到這個時候,日本當局出了象征性的提供了兩千萬美元給洛馬公司,並沒有為F-35B買單。
  經此壹鬧,恐怕日本國會根本不會批準F-35B的采購計劃。
  F-135發動機失落之後,大陸的J-20很快就能形成戰鬥力,日本首當其沖,必然再次把采購F-22A列入采購清單。因為已經沒有機密可言,所以美國國會只能退讓,把簡化版的F-22A賣給日本。
  日本的電子技術並不差,能夠自行研制與AGP-77類似的火控雷達。
  對日本來說,保留了發動機、保留了完整啟動布局、保留了隱身能力的F-22A,也比小了壹大圈的F-35好得多。
  日本想要得到的,肯定是F-22A,而不是F-35B。
  這就是日本故意泄露機密的動機!
  猜測歸猜測,裏克爾並不相信日本當局有這個膽量。
  別說是普通官員,就算是日本首相菅野直人,只要敢這麽做,惹惱了美國,肯定得滾出首相府。
  對於日本政客,政治生命肯定高於國家利益。
  再說了,得罪美國,日本的國家利益必然遭受更大損失。
  日本當局不會是主使者,最多在收到可靠消息之後沒有及時提高警戒級別,而是睜壹眼閉壹眼,任由事態惡化。
  即便如此,日本當局也不可原諒!
  上飛機前,特納就壹再叮囑,如果查到日本當局與此事有關,就得立即匯報,總統肯定會采取果斷措施,教訓這個不聽話的小弟。
  特納這番話,等於告訴裏克爾,追回發動機已經不大可能了。
  直接找大陸軍事情報局的麻煩?
  沒憑沒據的,真要鬧起來,不但美國顏面盡失、CIA下不了臺,軍事情報局還會趁機反咬壹口,讓CIA吃不了兜著走。
  大家都是搞情報工作的,擡頭不見低頭見,真要撕破臉皮,誰也走不到幹路。
  說到這個份上,軍事情報局肯定是赤腳的不怕穿鞋的,把事情鬧大了,CIA遭受的損失肯定遠遠超過軍事情報局。
  對此,裏克爾深有體會。
  “華盛頓”號在香港出的事,差點讓CIA走不到幹路,軍事情報局不但沒有損失,反而大撈了壹筆。
  以裏克爾對軍事情報局的了解,等他到東京,那臺發動機恐怕已經到了大陸。
  派人搶回來?
  大陸國土面積接近壹千萬平方公裏,還有上百萬平方公裏的無人區,軍事情報局的秘密基地數不勝數,別說CIA,就算把NSA等其他情報機構全都加上,動用全部軍事衛星,也不可能找到那臺發動機。
  奪回發動機是不大可能了,可是特納必須給總統壹個交代。
  特納特別叮囑裏克爾,就是要他明白這個道理。這個時候,妥善善後,比繼續追查下去更加重要。
  即便要報復軍事情報局,也不是現在,而是等事件平息下去之後。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急什麽?
  今後打交道的機會還多著呢,誰栽在誰手上,現在還說不準!
  如何善後,特納也暗示了裏克爾。
  把責任推到日本當局身上,讓總統去對付日本首相。說得直接壹點,借此事把日本頂到前面去,讓日本沖鋒陷陣,跟大陸鬧上壹場。
  鬧夠了,美國再出面收拾殘局,最後大家好聚好散。
  怎麽鬧?
  裏克爾心裏非常有數。
  大陸那艘航母正在南海耀武揚威,鞏固剛剛搶到手的幾十座島礁,順帶向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與印度尼西亞等幾個仍然不太服氣的國家施加壓力,讓它們乖乖滾蛋,免得傷了和氣。
  這壹輪,大陸搶到先機,可以說是盛氣淩人。
  俗話說,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
  年後,那艘航母在完成了為期半年的作戰巡邏之後,就得返回青島,進行服役後的首次全面檢修,維護工作至少得持續小半年。
  日本與大陸的矛盾不少,東海專屬經濟區劃分、油氣田紛爭,還有那幾座島嶼。
  每壹個都是火藥桶,幾句話說不攏,就得動刀動槍。
  借助此事,趁著大陸海軍沒航母可用,讓日本當排頭兵,在東海問題上折騰壹番,肯定能擦出點火花。
  當然,日本有沒有這個膽量,還是壹回事。
  不管怎麽說,大陸擁有航母,還是壹艘搭載了數十架固定翼戰鬥機的中型航母,日本海自的DD21還停留在圖紙上呢!
  沒有美國撐腰,就算施加再大的壓力,日本也很有可能雄不起來。
  只不過,這麽壹鬧,對美國肯定有好處。
  要是日本成為第二個越南,被大陸抓住機會狠狠教訓壹頓,以日本的國力,絕對不會像越南那樣忍氣吞聲。
  日本做的第壹件事情,就是打造壹支能夠跟大陸海軍抗衡的強大艦隊。
  只有擁有航母,而且是搭載固定翼戰鬥機的航母,才具有這個實力。
  為此,日本要麽仿照美國與法國,建造配備了彈射器的大型或者中型航母,要麽仿效英國,建造采用躍飛甲板的中型或者小型航母。
  前者難度不小,不但需要巨額資金,還存在技術難題,更缺乏使用經驗。
  別的不說,當今世界上,有能力生產彈射器的只有美國,而且美國已經計劃為正在建造的“福特”級航母配備電磁彈射器,逐步淘汰使用了幾十年的蒸汽彈射器。只要美國國會不肯松口,日本就買不到彈射器。即便美國國會放行,日本也不見得願意用高昂價格采購過時裝備。
  客觀的講,日本肯定會首先建造壹到兩艘小型航母,再建造中型航母。
  吃透了技術、掌握了航母的設計與建造方式、積累起使用經驗之後,才會建造具備強大攻擊能力的大型航母。
  走到這壹步,至少是二十年後的事情了。
  在此之前,日本得為采用躍飛甲板的航母采購合適的戰鬥機,唯壹選擇就是F-35B。
  激化日本與大陸的矛盾,這筆買賣還能做成,洛馬公司甚至可以趁機加價,讓日本為損失買單。
  裏克爾非常清楚,即便他不出面,也會有其他人出面促成此事。
  關鍵不是看日本有沒有膽量,而是美國能不能做出承諾,替日本撐腰。
  到達東京,裏克爾徑直前往首相府,會見菅野直人。
  兩人的身份完全不對等,證明日本當局確實心虛,不然不會由首相接見低了好幾個級別的CIA副局長。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