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新聞:有錢了穩住別浪

華麗轉身slp

都市生活

(老鐵,既然打開了本書就別急著劃走,精彩的故事在等著妳,這本書的梗完全原創,沒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569章 此刻試驗才真正開始了

未來新聞:有錢了穩住別浪 by 華麗轉身slp

2023-6-17 22:30

  葉秋生的少將身份讓其他人起敬佩之心,態度也異常熱情,每個人都上來和葉秋生寒暄了壹陣。
  為此耽誤了不少時間,吳所長吆喝了好幾次,大家才按名牌重新坐了下來。
  因為柴勇三人是列席,所以坐在了第三排的邊上。
  人到齊了,EZ-18的首次實驗也正式開啟。
  壹個中年研究員上臺配合大屏幕所展示的EZ-18實景360度影像講解這臺試驗性質的EZ-18和性能以及現階段存在的不足等等。
  葉秋生聽出了個大概。
  這臺EZ-18並沒有達到圖紙上的全部技術要求,與理論上的數據存在壹定的差距,但是因為國際形勢的詭譎變幻JUN方才不得不要求加快EZ-18的研發速度,以期能為G家提供力更為強大的防護力量。
  要知道,盒大戰不是不可能爆發。
  現階段北方大國與北Y和O洲的沖突愈演愈烈,能源危機正在逐步擴大,為了私利北Y和O盟加大了對北方大國的制裁力度和圍堵緊逼。
  近段時間,北方大國已經不知多少次發出了盒威脅的言論。
  防盒大戰EZ-18有用嗎?
  當然有用,EZ-18可不僅僅只能上大型軍艦,同樣可以部署在陸地上。
  如果將壹批EZ-18部署在G家重要地區以及沿海壹線和邊境地區,可以有效攔截重返大氣層的洲際彈道導彈和中、短程導彈,給國家和人民增加壹層可以依賴的防護網。
  而EZ-18明顯的不足反眏在兩個方面。
  其壹是電能問題。
  要維持壹臺EZ-18的戰鬥力就要有隨時隨地可以啟用又能持續不斷地電能供應,隨時啟用這壹點還好說,高能蓄電池就可以解決,但持續不斷的提供電能則成了不大不小的難題。
  要知道,EZ-18在待機狀態下電能是沒多大消耗的。
  那麽需要采用什麽發電方式供電呢?
  戰時搶工業和民用電不現實,也來不及,所以這臺用電大戶必須有特殊的供電系統單獨為之提供電力。
  壹般的供電設備根本達不到EZ-18戰時對電能的要求,除非專門給EZ-18建設壹座電站,小型盒電站,專站專用。
  但平時產生的電能又供應給誰?
  浪費掉。
  G家還沒那麽奢侈。
  將這些電能並入公共電網?這裏面有壹大堆的問題需要厘清,比如汙染問題,盒安全問題等等。
  如果EZ-18上艦,那麽對艦船的動力要求將上升了不止壹個檔次,動力加大壹倍都不壹定能滿足EZ-18的戰時要求。
  之前葉秋生YY的數據美好願景都是沒有根據的,也就是把艦上的電力想像成了無窮大,沒有限制,但這不可能。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唯壹辦法就是盒動力?
  不過G家暫時還沒有合適的艦用盒反應堆。
  “玲瓏壹號”還不成熟。
  所以盒反應堆小型化成為了制約EZ-18性能優劣的壹個最重要問題。
  再有,同樣是小型化問題。
  由於葉秋生提供的新材料資料冶煉要求高,由於冶煉設備落後,研究的時日又太短,這次應用在這臺發射器上的新材料在技術要求上沒有達到資料上的標準。
  因此,這臺試驗性質的EZ-18只能放大了體積,使體積增加了壹倍有余,重量增加了50%多。
  而且耗能也增大了近壹倍。
  這都是急功近利惹的禍。
  可話又說回來了,現階段有這麽做的必要,也就是說是被形勢所逼,種花家已經決定在近期向列強們亮亮肌肉,形成有效威懾,以增加自己的話語權,穩定國際形勢。
  葉秋生眉頭皺起又松開。
  對於材料的問題只能壹步步解決。
  而電力問題也沒什麽好糾結的,他手裏就有小型盒聚變技術,不過這項技術同樣受制於材料科學,沒有合適的材料,要建造壹座卡車可以拉著跑的盒聚變反應堆那是癡心妄想。
  想到這,他不禁多看了壹眼那位白發蒼蒼的某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長。
  心道:“這位薛老先生應該讓賢了,他們的經驗已經不適合這個日新月異的年代,青年人跳躍式的思緒才是發展的根本。”
  中年研究員介紹完EZ-18的性能參數後,又走上來壹位上校參謀,他簡單講解了這次試驗的幾個程序性步驟後,壹行人起身前往另壹個溶洞。
  在那裏坐上了壹部大型升降梯,十幾秒後升到了山頂。
  走出電梯,進入壹間近百平米的EZ-18控制中心。
  這個控制中心是臨時取代了將來需要集成在EZ-18發射器內部的自動控制和雷達跟蹤定位單元,控制中心裏的大屏幕也可以更直觀地反應EZ-18的性能以及摧毀空中目標的精度和可靠性。
  從控制中心出來,進入安放EZ-18的壹片掩體中。
  這個掩體上空懸掛的是壹個巨大的充氣偽裝體,正罩在EZ-18的頭上,吳所長他們的保密措施做的非常到位。
  在這裏,葉秋生終於見到了這個被塗裝成了黃綠相交迷彩色的大家夥,比他想象中的要大了些。
  這臺EZ-18固體發射裝置成橢圓型的水滴狀,前細後粗。
  它成30度角固定在壹個可以360度旋轉的底盤上,它的最粗部位直徑超過五米,橢圓柱體前方是可以微調仰角的壹段灰黑色圓柱體,兩米多長,直徑壹米五左右。
  圓柱體管口的最前方是墨色的球體玻璃罩。
  在這臺機器的後方是由壹條二十多公分粗的電纜連接的高能蓄電池組,目測有十五六噸。
  這幾乎是葉秋生提供的全部軍用電池組了。
  那位中校參謀指著電池組介紹,因為沒有大功率電能補充這些電池組所蓄電量可以供這臺激光發射器發射10到15次。
  眾專家無不唏噓。
  這次試驗尋找的時間窗口說起來很巧合,在18點12分到18點43分這三十壹分鐘裏,京都地區上空沒有任何G家的JUN用偵查衛星通過。
  當然,壹些商業衛星還是存在的。
  但它們的精度沒辦法和JUN用衛星相比。
  參觀完這個大家夥,眾人回到控制中心。
  吳所長壹聲令下,EZ-18開機,同時,布置在另壹個山頭上的壹部相陣控雷達也全功率開機。
  這時,試驗才真正開始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